接二連三!重慶一物流園冷庫凍蝦外包裝又檢出新冠病毒,冷鏈物流還安全嗎?(附圖)
繼我國海關近期在裝有厄瓜多爾生產的凍南美白蝦的集裝箱內,以及產品外包裝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后,重慶也在厄瓜多爾進口的凍南美白蝦外包裝上,檢測出新冠病毒?! ?/p>
央視新聞相關報道
7月15日下午,重慶市沙坪壩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發布通告稱,根據國家相關部委部署,按照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要求,沙坪壩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對從厄瓜多爾進口的凍南美白蝦進行了全面清查。
7月14日,檢測發現西部物流園一冷凍倉庫部分產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
通告稱,當地已第一時間對配送點、門店、消費者及相關接觸人員,進行全面排查,對物品進行封存,對接觸人員進行隔離觀察,并嚴格開展環境、物品和接觸人員的核酸檢測。同時,加強對冷凍、冷藏食品的風險排查,切實保障食品安全。
對此,厄瓜多爾政府近期已同中國政府舉行至少四次會談,該國外長稱,厄方已向中國保證,將履行“必要程序”,以確保該國出口到國際市場的產品的安全性?! ?/p>
“進口生鮮還能吃嗎?”“剛買的厄瓜多爾白蝦,是不是要扔了?”
這是近期老百姓最為關注的話題。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依舊持續的背景下,冷鏈物流安全問題,成為新焦點。
問題頻現
近年來,隨著我國持續消費升級,來自全球的高端食材,已成為百姓餐桌上的???。
2019年,中國進口農產品達1498.5億美元,同比增長9.3%。2020年1-5月,農產品累計進口655億美元,同比增長9%。這些進口農產品中,海鮮、果蔬等,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進口食品需求的激增,也帶來相關物流市場的繁榮,冷鏈物流就成為物流領域的朝陽產業。
冷鏈物流是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溫控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系統工程,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溫控物流過程。
由于低溫環境對于絕大多數細菌的增長,有著明顯的遏制效果,在貨物流通過程中,冷鏈物流能夠盡可能的保證貨物不受細菌的侵害,為貨物安全提供保障。
但近段時間,這些高端的冷鏈食品,卻令人談虎色變。
剛剛過去的6月,包括中國農貿市場、韓國海鮮市場、美國海鮮公司等,都有因與海鮮密切解除,而確診新冠肺炎的病例。這讓人不禁聯想到,在武漢疫情暴發初期,患者也大多與當地的海鮮市場有關。
加上近期發現的多起進口厄瓜多爾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攜帶新冠病毒的案例,更給冷鏈物流的安全,打上了問號。
存在隱患
冷鏈物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又該如何解決?
上港集團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越認為,在冷鏈物流全程中,運輸過程相對較為安全,但各個重要節點,容易出現問題。
他具體介紹說:“進口冷鏈貨物到達目的港后,需要經過港口查驗、運輸到冷庫、出庫分撥到冷藏運輸車、運輸到零售市場等環節,在啟運港裝箱前,也有類似流程。這些節點之間如果銜接不當,很容易使低溫環境遭到破壞,進而影響貨物質量。更重要的是,在這些節點上,由于環境變化、人員接觸等原因,外界與貨物有所接觸,也更容易出現病毒傳播。”
他建議,在冷鏈物流全程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接觸,同時工作人員盡量固定 ,并注意日常防護。“這在當前甚至比冷藏設備的恒溫更重要。”
此外,對包括冷藏集裝箱、冷藏運輸車輛、冷庫等,進行更為嚴格的清潔、消毒、控溫管理,保證操作環境和硬件設備的安全,也十分必要。
還有冷鏈物流領域專家分析稱,由于新冠病毒具有喜低溫的特性,冷藏環境反而延長了病毒的壽命,病毒有可能經過冷鏈物流傳播。